科技 文學 學術思想 社會 宗教 藝術


學術思想
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特色

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簡介





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特色

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歷史悠久,傳統深遠,且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特色:首先,關於儒家經典的學問佔據著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地位;其次,中國學術思想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整體思維、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;另外,中國學術思想數量之豐富、保存之完整、編序之科學,堪稱世界文化史上之奇觀。

[頁首]




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簡介

  先秦顯學
  魏晉玄學
  宋明理學
  新文化運動


先秦顯學

儒家:
儒家是先秦時期的著名學派,其創始人是孔子。孔子推崇「仁」的思想,並十分重視禮和音樂的作用。他還招徒講學,傳播思想主張,開創了儒家的思想傳統。儒家的另外兩名傑出代表是孟子和荀子。孟子主張「民本」和實施「仁政」,提倡人性本善的思想,荀子則主張人性惡,提倡以禮改造人,並反對復古。

道家:
道家是先秦時期的又一顯學,是以崇尚虛無、主張自然無為為核心的思想體系。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的兩個著名代表人物。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,主張萬事萬物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,在政治上則嚮往結繩記事的原始社會;莊子對現實充滿了悲觀失望的情緒,崇尚自然,反對人為,並強調世界處在不斷變化之中。

墨家:
墨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,開創者是墨子。墨子思想的根本綱領是「兼愛」和「非攻」,即主張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,極力反對戰爭。此外,墨子提出了檢驗人認識和思想正確與否的「三表法」,並取得了邏輯學研究的重要成就。墨家學派的成員意志頑強,刻苦耐勞,墨子就曾克服萬難,周遊列國以推行自己的主張。

法家:
戰國時期的法家,鼓吹法治思想,主張君主應以嚴刑酷法治理國家,實行絕對的專制統治。韓非便是持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。韓非認為國家應以變法圖強,君王要依靠嚴刑重法使萬民屈服。此外,他還主張「世異則事異」,並公開拋棄一切社會規範,以私利來維繫人際關係。韓非的思想對戰國時期的政治實踐產生過深遠的影響。

[頁首]


魏晉玄學

魏晉玄學的產生:
西漢時期,漢武帝接受董仲舒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的建議,由此開始了漢代經學的大行其道。至魏晉時代,一批士大夫由於不滿政治黑暗和社會動盪,也為了表達對漢代經學走向反動的抗議,於是將學術思想的重點轉為對一些高度抽象理論問題的探索上,並由此產生一種與前代迥異的人生觀和世界觀,這便是魏晉玄學思想。

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:
嵇康、阮籍、何晏和王弼是魏晉玄學的四位代表人物。其中,嵇康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,過一種逍遙自在的自由生活;阮籍則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,人要順應自然之道的變化而變化;何晏是「貴無論」的創立者之一,認為天地萬物都從無中生成,無超越一切之上;王弼也主張「以無為本」,並強調運動是暫時的,靜止是永恆的。

[頁首]


宋明理學

宋明理學的淵源及流變:
宋元明時期,理學的發展又出現了新的面貌,即產生了宋明理學。隨著隋唐時期盛極一時的佛教哲學逐漸衰落,宋明理學在北宋中葉開始形成,並於南宋達至成熟。宋明理學吸取了隋唐佛教哲學思想的原料,並以儒家之「理」為最高範疇。宋元明時期,經過「二程」、朱熹、陸九淵等人的推動和豐富,宋明理學成為儒學發展的又一高峰。

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:
宋明理學中,以「二程」、朱熹、陸九淵和王守仁的成就最高。「二程」即程顥和程頤,二人都認為「天理」是宇宙的本源,正是天理讓世界充滿了生機。朱熹思想的核心是「理」,「理」即規律、準則,他認為人們應順「理」而行。陸九淵則認為「理」由人的意識來體現。王守仁也推崇心學,認為萬事萬物依賴人心而存在。

餘論:
王陽明的「心學」標誌著宋明理學思想的發展高峰。明清以來,以黃宗羲、顧炎武和王夫之為代表的學者推動了另一思潮的發展,即提倡實學,注重實踐,批判君主專制、反對蒙昧的文化革新思想。清朝時,以經學考據為正宗的樸學風靡學術界,尤以乾、嘉年間為最。至清末,經學式微,時代洪流催生出具現代意義的學術思潮。

[頁首]


新文化運動

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及其概況:
19世紀初,中國學術界興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文化運動。這一運動以《新青年》雜誌為思想陣地,以北京大學為戰鬥堡壘,以文學革命和文體改良為前導,並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。陳獨秀、李大釗、魯迅、胡適等一批著名學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踐行者。新文化運動使中國學術文化從二千多年以來的傳統經學桎梏下解放。

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:
陳獨秀和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。陳獨秀主辦《新青年》雜誌作為思想陣地,提倡新文學,反對舊文學,並竭力提倡民主和科學,極大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。胡適成功推動了白話文運動,並以新文化史的眼光重新解讀了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學,此外還介紹了實驗主義方法論,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
[頁首]